電視廣告中本土符碼、廣告訴求與藍領階級之相關性探討--
以「全國電子」為例

敘事學 (narratology) 是20 世紀60 年代中期,
所發展起來的敘事理論,敘事理論的傳統淵遠流長,
包括俄國形式主義、法國結構主義、符號學等,
都能納入敘事的範疇之中。

傳統的「敘事理論」強調故事是封閉的、靜態系統,
而動態的「數位敘事」則強調開放的、鼓勵參與的。
一、經典敘事學的理論內涵,包括:
1. 立場:觀察者扮演的是「優先作者」的角色。
2. 語態:用假設語態,創造一個意義隱晦的世界,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重視複雜性與經驗的主觀性,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鼓勵多種的詮釋或解讀。
3. 時式:處理敘事時間和故事時間的關係。
4. 故事:故事由處於序列關係 (sequence) 的事件 (event) 構成。
5. 語境:經典敘事學發源於結構主義,視文本為由語言符號組成的自足體系,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認為意義存在于文本內部,因而語境也存在于文本之內。

二、後敘事理論:
在傳統經典敘事藝術中,
由富有穿透力的情節構成了-個有頭有尾、線性發展的封閉性結構,
此結構不允許來自外部的干擾。但人們日益意識到過於強調對作品內在的研究,
已成為它繼續發展的桎梏,
因此敘事理論的研究也開始關注對文本與其外在關聯的研究,
形成了20 世紀90 年代以來,在文化研究背景下出現的敘事學研究,
即所謂「後經典」敘事學的階段 (post-classical narratologies)。
經典敘事學是敘事語法和敘事詩學,討論的是規約性的、敘事語法等共同性
的東西;而後經典敘事學是敘事批評,自然要結合具體文本,
必然涉及到讀者反應和語境,二者是並存的關係。

三、敘述話語的敘事性 (敘事基模理論)
(一) 故事 (story),由處於序列關係 (sequence) 的事件 (event) 構成。
(二) 敘述話語 (narrative discourse),用於故事的話語,
       負責講述一個或一序列事件的口頭或書面語言,
       即如何說故事,屬敘述文本的層次。
(三) 敘述行為 (narration),產生話語的行為或過程,
        即某人講述某事件序列這件事,
        講故事這個行為可以是真實情境或虛構。

關鍵詞:本土符碼、廣告訴求、藍領階級、社會族群、敘事理論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ma9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